在城市公共交通的脈絡里,徐州公交95路線駕駛員姜芬宛如一枚綴滿暖意的針腳,用經年累月的堅守與細膩,在穿梭不息的輪轍間織就動人的服務詩篇。她以柔肩擔起安全使命,用熱忱點亮萬千乘客的出行路,成為流動車廂里最溫暖的存在。
暖心服務顯擔當
在日復一日的公交線路上,姜芬始終是乘客的貼心守護者。在她眼中,每個乘客都是需要被妥帖照顧的家人,這份細膩的關懷藏在無數個動人的瞬間里。而最讓人動容的,是一位八旬老者特意手寫的感謝信。那天老人拖著沉重的行囊在站臺踟躕,姜芬主動下車幫忙搬運,耐心為老人指路。幾天后,公司收到一封飽含真情的感謝信,老人在信中寫道:“姜師傅不是親人,卻勝似親人,她的熱心幫助給了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!”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她的車廂內上演:攙扶年邁的老人,幫帶孩子的家長安置嬰兒車,甚至記住經常乘車乘客的出行規律,提前提醒換乘信息。正是這些被乘客稱為“比家人還周到”的細節,讓95路車廂始終洋溢著溫暖的氣息。

風雨無阻踐初心
手握方向盤,姜芬深知肩上的責任重若千鈞。每天發車前,她的身影總是準時出現在車場。她以近乎嚴苛的標準,檢查車輛制動系統、輪胎、燈光狀態,不放過任何細節。同事笑稱她有“強迫癥”:連雨刮器的擺動角度都要反復調試。但正是這份近乎苛刻的堅持,讓她成為乘客信賴的“移動堡壘”。寒冬臘月,她提前預熱車廂;暴雨傾盆,她減速慢行逐一提醒靠窗乘客。有乘客感慨:“坐姜師傅的車,連剎車都帶著溫柔。”這份溫柔背后,是無數個清晨對車輛的細致檢查,是千百次在復雜路況下的冷靜應對,更是她對生命的敬畏之心。

無私奉獻傳薪火
作為車隊的“老骨干”,姜芬始終扮演著“傳幫帶”的重要角色。她毫無保留地將多年積累的駕駛經驗分享給年輕同事,從復雜路況的應對技巧到服務乘客的暖心細節,她都耐心講解、傾囊相授。她將十年的駕駛經驗總結成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四字訣:望是觀察路況預判風險,聞是留意車輛異響,問是主動與乘客溝通需求,切是精準把控駕駛節奏。每逢節假日客流高峰,姜芬總是堅守在運營一線。她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,深深感染著身邊的同事。在她的帶動下,95路車隊掀起了“比服務、比安全”的熱潮。姜芬常說:“公交是城市的窗口,我們多一分用心,乘客就能多幾分溫暖。”她不僅是安全行車的標桿,更是暖心服務的榜樣,激勵著更多公交人在服務乘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,讓徐州公交服務更有溫度、更顯溫情。
